守護台灣50年 F-5戰機即將走入歷史
因應中華民國空軍將單獨成立「飛行訓練指揮部」,「空軍教練機換訓成果展示」將於11月29日進行,未來勇鷹高教機將取代F-5戰機,守護台灣空域安全49年的F-5戰機即將走入歷史,但F-5E戰機改裝的RF-5E偵照機則將繼續偵照任務;國防部軍方媒體《青年日報》特別以專題形式報導,細數F-5E/F戰機的優異性能。
民國63年,台灣出產第一架國造的F-5E戰機,命名為「中正號」,據青年日報報導,在民國50年初的歷史背景,台灣面臨著中共企圖武力犯臺與高性能戰機供售困難的狀況,政府採取國際合作生產及自製飛機兩方面著手進行。
民國57年與美國諾斯洛普(Northrop Corporation)公司洽談合作生產F-5E/F戰機,F-5E為單座機、F-5F為雙座機,並以虎安計畫(Peace Tiger)1號至6號計畫名稱執行,於62年中美雙方政府簽訂協議備忘錄,由美方公司提供生產飛機之各項技術、人員訓練等資料。
全球F-5E/F系列一共生產約1400架,包括南韓、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巴西、沙烏地阿拉伯、美國與中華民國等21個使用國。「虎安計畫」持續至民國75年底,共生產242架F-5E戰機及66架F-5F戰機,F-5E/F合計308架,占全球總量1/4,當時台灣成為最大的F-5E/F戰機使用國。
民國61年,空軍應美國要求國軍將50架F-5A/B戰機交由越南空軍使用,美軍允諾提供最新型F-5E/F戰機作為補足我空軍戰機。之後由諾斯洛普授權航發中心(現改制為漢翔公司)生產,從此開啟我國空軍使用F-5E/F戰機為主力的時代,最後一架F-5E/F戰機於民國71年出廠。
隨著F-5E/F戰機也於民國63年底開始陸續投入各聯隊接裝服役,全盛時期為空軍5個飛行聯隊之主力機種,與F-104戰機撐起我國空防重任。
F-5E/F戰機優異靈活 有利中低空領域戰鬥
青年日報提及,因F-5E/F戰機優異靈活性,該型機曾投入空軍第737聯隊46中隊,利用蒐集共機與武器性能進行資料分析,制定假想敵訓練模式,以共軍最新戰術、戰法,並透過實兵演練。訓練時,飛行員除要演練躲避敵軍雷達偵察,還要駕機穿梭在高峰低谷間,其中要翻越中央山脈南段著名主脊海拔3668公尺的關山後,再俯衝外海實施炸射訓練,考驗飛行員空中纏鬥作戰與駕駛能力。
F-5E/F戰機屬於傳統式機械戰機,有別於現今線傳飛控的戰機,傳統式戰機可更直觀感受到回饋,如氣流震動等外在因素,由於F-5E/F戰機的直尾翅方向舵面積大,可進行大幅度拉升、轉彎等進階空戰動作,在低速操控上,有著線傳飛控戰機無法取代的臨界操作,達到人機一體的境界,利於中低空纏鬥作戰。
有鑑於前一代F-5A/B自由鬥士(Freedom Fighter)戰機不足之處,在生產F-5E/F戰機時重新設計副翼,加大主翼前緣延伸板,翼面積增加16平方英尺,使戰機最大升力增加近50%,F-5E/F戰機擁有良好氣動力設計,尤其戰機兩側進氣道設置輔助進氣口,可於起飛或低空速時開啟,以增進排氣量,大幅強化戰機靈活性。
因應F-5戰機頻傳事故,空軍自民國110年執行至112年執行彈射椅換新,採購馬丁貝克公司(Martin-Baker Aircraft Co. Ltd.)生產的「Mk16彈射椅」70張,由年度作業維持經費支出。 F-5E/F戰機預計明年全數除役,將由國造勇鷹高教機取代,彈射座椅設備將納入後續新式飛機構型設計規劃運用。
F-5E/F戰機「大漠計畫」協助沙國北葉門作戰
在民國68至79年間,南、北葉門爆發內戰,當時與我國有邦交的沙烏地阿拉伯,擔心北葉門遭到赤化,而向我國求助,當時空軍先後派遣700多位F-5E戰機飛行員與地勤人員,前往中東傳授F-5戰機維護與訓練經驗,協助北葉門作戰,以對抗共產勢力擴張,史稱「大漠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