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6環境部

環境部26日公布民國112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統計,右為大氣環境司司長張順欽。圖/戎華儀攝

今年高溫少雨 PM2.5、臭氧濃度均上升

發布於: 12 月 26 日標籤:, , , ,

環境部26日公布民國112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統計,最近3年PM2.5紅色警示的天數雖降低,但今年濃度有略為回升的現象,臭氧濃度則比去年升高,主要原因是今年春季和秋季降雨天數減少,全年氣溫偏高,低風速和降雨減少的條件下導致細懸浮微粒不易擴散,污染物容易累積在特定區域,高溫和穩定的氣象條件使得光下學反應促進臭氧生成。

環境部監測今年元旦起到12月15日,PM2.5紅色警示站日數有18天,低於110年的177天和111年的45天,但濃度從去年的每立方公尺12.4微克,今年成長至13.8微克;臭氧的8小時紅色警示站日數,從去年的84天,今年增加至98天,平均濃度比去年增加1.8ppb。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張順欽指出,臭氧的前驅物值包括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經陽光照射後形成臭氧,因此高溫和降雨減少,成為幫助臭氧生成的條件;臭氧在大氣的平流層可以吸收紫外線,若往下停留在大氣的對流層,會增加空氣中的臭氧背景值,但臭氧並沒有安全閾值,低濃度持續時間長或是濃度較高,都會刺激人體的呼吸系。

環境部指出,偏東風和高溫容易導致空氣中的污染物擴散。圖/環境部提供

環境部監測資訊司司長謝炳輝表示,透過監測觀察發現最近1、2年發現臭氧的生成受中國上海影響,被東北季風吹拂到臺灣,北部尤為明顯,今年降雨日數減少,高溫的環境導致污染物容易聚積,中國福建地區的懸浮微粒被吸風吹拂到臺灣南部,也影響了南部的空氣品質。

交通部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科長林伯東指出,今年以來1~4月和9、10月,也就是春季和秋季降雨日數比往年減少,全年氣溫相較於往年平均值確實偏高。氣象資料統計,今年3~5月及9~11月偏東風日數有48天、日均溫高於26℃有68天,分別高於去年的47天和53天,偏東風加高溫對於臺灣西半部構成空氣污染物不易擴散的條件。

張順欽表示,臭氧的前驅物排放污染源包括生產塗料、膠帶的行業,以及交通車輛,環境部將加強臭氧前驅物的管理,以減少臭氧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