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長薛富盛、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在三三會月會後握手致意AC20240117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右)在薛富盛演講會後向環境部部長薛富盛(左)握手致意。圖/陳毅偉攝

【影】水泥等傳產業者要求進口高碳排課碳費 環境部長:跨部會討論

發布於: 1 月 17 日標籤:, , , , ,

環境部預計今年第一季將召開碳費審議委員會,決定碳費徵收價格。包括水泥、鋼鐵業者、造紙等企業17日當著環境部長薛富盛的面大聲疾呼,碳費的徵收不應限於國內業者,高排碳的進口產品也應該對等地課徵碳費,否則會打趴國內傳產、無法生存和競爭,也不利於國內減碳。

工商團體三三會17日邀請環境部部長薛富盛發表演說,提問時間台泥董事長張安平、亞泥總經理李坤炎和鋼鐵、造紙業者都當面反應和強調,他們要的不是保護,是公平,才能讓臺灣落實減碳,如果只對國產業者收碳費,進口產品不用收,反而會造成臺灣「碳洩漏」,形同減碳破功。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在會中首先發難指出,歐洲2026年起才課徵2025年的碳邊境稅,並且課徵基礎是建立在業者擁有的碳權之上;反觀國內,業者不僅沒有碳權,還提早從2024年就開始計算收費,進口的水泥碳排量絕對高於國產水泥,卻不用付碳費,現行制度規定等於不僅不減碳還升碳,等於是打壓國產水泥業,臺灣的水泥科技和減少碳排的技術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現在卻會因爲不公平的碳費徵收制度,被高排碳的進口水泥打垮,一點生存空間都沒有。

亞泥總經理李坤炎也說,產業支持政府節能減碳,水泥是耐久財,也是循環經濟中的一環,一噸水泥約2000多塊,若碳費一噸300元,就佔了售價的十幾%,相較之下運輸距離遠、排碳量高的進口水泥反倒便宜,若不用繳碳費,市占率將越來越大,造成的結果將與政府希望透過課徵碳費達到減碳的政策背道而馳。

對此,環境部部長薛富盛表示,環境部內部對於碳費徵收和優惠費率的訂定有初步共識,將根據不同產業有差異化的規定,他支持在課徵碳費時應該兼顧環境永續和產業發展,這點他會放在心上,但是進口產品是否能課徵碳費,需要與財政部和經濟部跨部會討論、全盤考量,環境部沒有公權力可決定,但他表示支持,也會把國內業者的心聲放在心上、納入考量。

對於碳權,薛富盛表示,其實國內早期有核發碳權,但當時的標準比現在寬鬆,因此未來對於碳權抵減的計算標準上,以往核發的碳權將打折計算,不會100%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