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9地方淨零論壇2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舉辦2024縣市淨零自治條例論壇,左起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員利祐任、臺北市交通局綜合規劃科股長葉志韋、新北市交通局主任秘書朱健全。圖/戎華儀攝

運具電動化挑戰 充電樁與燃油車停車位數量消長難拿捏

發布於: 1 月 29 日標籤:, , , ,

政府希望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交通運輸是淨零路徑的一環,電動化的交通工具、低碳、甚至零碳的交通方式成為未來交通發展的主軸,但是各地方政府對於電動化運具的充電設備佈建、低碳交通區劃設位置各有不同的挑戰和策略。電動車增加固然有助於改善空氣品質,但充電樁的設置可能壓縮燃油車的停車空間,對於都會區來說也是棘手的問題。

「能源轉型推動聯盟」29日舉辦2024縣市淨零自治條例論壇,其中一個探討焦點是地方縣市的綠色交通策略。同為北北基桃一日生活圈的成員,臺北市和新北市的電動車、電動機車使用量仍有差距,充電設備還是關鍵。

臺北市的電動車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臺北市交通局綜合規劃科股長葉志韋表示,北市的電動車銷售據點比鄉下多,公有停車場大多都設有電動車充電樁,電動機車換電站佈建的密度較高、較容易換到有電的電池,不論電動汽車或電動機車,購買和使用的可近性較高,增加了民眾購買的誘因。相較之下,新北市認為目前要在短時間內大幅提高電動車充電樁數量仍有困難。

新北市交通局主任秘書朱健全說,登記在新北市的汽車有99%是燃油車,一旦大幅擴建充電樁,會排擠燃油車的停車空間,因此目前的做法是在興建停車場時預留充電樁的管線,未來隨燃油車逐漸減少再增設充電樁,現在的目標是4年內要增加1200個電動車車位。

不過朱健全也提到,雙北的交通難分彼此,要加速雙北交通的低碳淨零,有些數據必須合併檢視才有意義,例如有些臺北市的電動公車停在新北市,每次充完電再駛進臺北市載客,雙方的需求會透過北北基桃的合作平臺提出,互相協調。

至於地方在淨零的自治條例中所定的低碳交通區,各縣市有不同的策略,大多還在規劃階段。臺北市針對高污染柴油車劃設13處出沒熱點和主要幹道,希望改善空氣品質,並規劃在封閉式社區減少外部車輛進入的機會,盡量把空間讓給行人和自行車;新北市則採取不同的策略,不將低碳交通區設在商業徒步區,而是規劃設在八里,搭配汰換電動公車、擴大電動車路網、增加行人步行空間和自行車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