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騰雲無人機恐「難產」 美製無人機成攔路虎
中科院航空所人事近日將大洗牌,無人機研製轉向以美國合作為主,連帶衝擊大型騰雲無人機的量產案機率大降。
騰雲二代無人機是在今年的5月8日完成所有測評項目,成為總統賴清德就任的最大賀禮之一,當時已在進行總結報告。
知情人士透露,騰雲無人機已經完成作戰測評,但是依據正常建案程序,還得再等上一年半時間,未來要走入產製案的可能性,恐因國防部的全新政策而大降。
軍方則對此強調,騰雲無人機科研案已經通過初期作戰測評,空軍將持續掌握產品科研進度與品質,等待測評報告核定之後,會依規定節點執行。
軍方對於騰雲無人機是否會進入量產,目前仍語焉不詳。
不過,在2025年的國防預算中,包括騰雲、銳鳶二型無機,因受到預算排擠等因素,並未接到量產訂單,和列入明年度的預算案。
事實上,就連紅雀三型無人機、巡飛彈等多家廠商,都接到暫緩和解約的私下通知,讓業界十分訝異,因此傳出自製自製無人機政策「喊停」傳聞。
國防部長顧立雄於7月10日受訪時曾表示,騰雲、銳鳶二型無機不會「難產」,這個部分還是有在進行。
然而,相關發展在美國無人機訪問團來台,以及中科院航空所人事將「大洗牌」後,局勢已經出現微妙變化。
軍方指出,原本騰雲無人機規劃量產8架,但是先在美國軍售台灣4架MQ-9B無人機後,量產計畫直接縮水一半剩下4架。
之後,美國總統拜登動用PDA撥款權,要軍援台灣將除役的4架MQ-9A無人機。
騰雲無人機的量產空間,兩度受到嚴重壓縮,未來是否真能進入量產充滿變數,且得視空軍的建案規畫需求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