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攻北京擎天飛彈已部署? 2000公里作戰測評的難關
近日有多家媒體報導,射程可達2000公里的擎天超音速巡弋飛彈,已經開始交付空軍特種飛彈部隊,飛彈專家指出,此一射程為「計算出來」的極端條件,應非經過作戰測評實測,尚未進入正式量產階段。
媒體報導,空軍編列135億元,以「飛戢二號」為名,研發雲峰中程飛彈升級版,同時完成數套發射與控制台系統,已經撥交空軍特種飛彈部隊部署。
「飛戢二號」自2019年起編列預算推動,全案要到2027年結束。時間點剛好落在美示警與中共可能於2027年犯台的節點。
由於2000公里射程已經涵蓋中國北京,此一戰略性嚇阻武器發展,備受各方矚目。中科院過去對此均維持不予評論的一貫立場。
依據公開訊息,中科院過去所研發達1000公里以上的遠程打擊飛彈,包括:戟鋒飛彈(1000公里)、貼地飛行的增程型雄二E飛彈(1200公里),以及雲峰飛彈(1200~1500公里)。
依據正常建案程序,中科院得先完成第一階段的科研案(研發測評),才能走到第二階段的完成生產線等設計(全程發展階段);在進入第三階段後,則是依據軍種作戰需求和調整,完成戰術與模擬實戰測試(作戰測評)。
2013年,前國防部副部長蔡明憲出版《天佑台灣──蔡明憲的從政告白》一書,美方透過間諜衛星掌握情報,在兩周後對此表達關切。據了解,當時為雲峰飛彈實驗型。
飛彈專家表示,台灣沒有遙測船,一般雷達只能看到200公里,過去測試距離達500公里已經是不得了的大事,受到地理限制,往北往南往西,都不可能打2000公里那麼遠,往東延伸到太平洋中部接近關島,美國在現階段根本就不可能會同意。
在這樣限制和無法實測下,專家稱,這2000公里應該只是是理論推導數值的模擬結果,最多只有區域實驗,沒有做完全程,如何通過有關精度與彈著誤差等嚴謹的作戰測評,成了一個大問號。
他表示,相關驗證涉及載重、航行方位、飛行高度 、阻力、航程、地球曲率、地球自轉等,極為複雜,如果沒有通過作戰測評,誰負責驗收和驗測?是否真的已經部署?都還有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