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造槍械與時俱進 T75K3手槍可配戰術槍燈
戰場環境日益複雜,武器發展也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為在輕兵器的機動力及重兵器的火力中,取得最佳平衡,軍備局研究人員進行研發、改良、升級,自主生產51式、T75系列等國造手槍,以及T65K2、T91步槍等武器,建構可靠戰力,維護國家安全。
手槍為單手持握及短槍管武器,輕便且能隨身佩帶應付緊急情況,在50公尺內能夠迅速精準射擊。依構造可區分為轉輪手槍、自動手槍及單發手槍,而國軍也因應時代變遷,持續精進並研發出符合戰場需求的手槍。
回顧國造手槍演進史,國造勃朗寧7.65公厘手槍為我國製造現代手槍創始,於民國2年由金陵兵工廠仿造美國自動手槍;5年上海兵工廠亦仿造該型手槍,研發該槍槍管6吋及8吋兩種長度。10年,漢陽兵工廠仿造德國7.63公厘10響毛瑟M1896手槍,研發國造毛瑟手槍。此槍分為10響及20響兩種,並配有一個木盒,除作為槍盒使用,還可安裝於槍握把上,用以抵住肩膀射擊,增加射擊精準度。
國造51式手槍,為51年由聯合勤務總司令部兵工署第60兵工廠仿造美製半自動手槍製成。74年,聯合勤務總司令部兵工署第205廠進一步改良51式的材質與製程,產出T51K1手槍。
75年參考「Beretta 92F」手槍,推出國造T75自動手槍,相較於T51K1半自動手槍,結構簡單、故障率低、裝彈量多,火力強大,初速高且有效射程遠,並可安裝消音器。83年更推出改良款T75K1手槍,重新設計閉鎖機構及外型改款,使用上也更為便利舒適。
T75K1手槍將握把、機箱、滑蓋制片、二段扳機、扳機式雷射指示器等設計改良後,成為重量輕、後座力小、穩定性佳,且導入人因工程設計,左右手均可射擊,具故障率低、精度高等優點,更能裝置扳機式雷射指示器以標定目標,提高精準命中率。
歷經30多年發展後,軍備局205廠於106年,參考國造T75K1手槍及累積多年造兵技術後,自行研改設計,推出國造T75K3手槍,該槍採「多邊形光膛槍管」與輕量化複合材料,包含可讀式彈匣、擊錘簧、緩衝套總成、保險、滑蓋、扳機、彈匣扣、裝拆銷、機箱、槍管與U型護套等11項,槍身長度修正為202公厘,並新增戰術滑軌,可結合雷射指示器與戰術槍燈等配件,成為更優良的近戰利器。
步槍方面,我國最早可溯源自「江南製造局」,從仿製歐美各國槍枝,並於民國22年由鞏縣兵工廠以德國步槍為藍本,自行研製國造中正式7.92公厘步槍,從24年開始迄抗戰結束10年間,共生產60萬餘枝,為當時國軍主要戰場武器之一。
經過數十年自主研究及技術提升,65年由聯合勤務總司令部兵工署第205廠成功研製新式步槍,並以首批生產年份命名為國造65式5.56公厘步槍(T65),該槍可行半自動及全自動射擊,重量輕、火力旺、精度佳,兼具衝鋒槍及步槍之優點,供步兵及特種部隊作戰、訓練使用。
74至75年間,透過國軍部隊使用T65步槍反映意見,並參照美造步槍,成功發展國造5.56公厘T65K2步槍從外觀看,增設易於攜行的提把及照門高低調節裝置,利於高角度射擊,並重新設計瞄準系統,新增以旋鈕聲響方式判別調整幅度,夜間瞄裝置則改用氚氣管嵌入式,增強原設計亮度與持久性;功能上,增加3發連放射擊控制器,可節省彈藥,也改良避火罩,使其兼具防焰消光及制退抑震功能,更改良膛線纏度,有效射程可達800公尺。
82年為尋求能取代T65K2的槍枝,引入模組化設計理念,打造5.56公厘國造T86戰鬥步槍,將全槍分為上、下節套總成、槍機、傳動機構及擊發機構等5大部分,分解組合容易,槍枝發生零件損壞時替換方便。該槍身較T65K2步槍短,伸縮設計可使全縮至80公分,重量亦較T65K2步槍輕約300公克,可配備各式光學瞄準具,戰場操作應用彈性大。另外,該槍採固定提把,主要配備空降傘兵、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裝甲兵和後勤人員使用。
91年,軍備局205廠以國造T86戰鬥步槍為基礎,研發國造5.56公厘T91戰鬥步槍,具有射速大、火力強、彈道低伸的特點,精準度與可靠度均具國際水準。另在後勤保養上,傳動機構拆裝較T65K2步槍更為便利,瓦斯孔設計不易積碳,能適應惡劣環境或長時間操作。槍托可伸縮操作,槍身短小,方便進出戰、甲車,適合叢林戰及城鎮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