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9核安會主委陳東陽2

核安會主委陳東陽(右1)29日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備詢。圖/戎華儀攝

海洋核廢水監測缺碘129、碳14 核安會坦言台灣尚無能力檢驗

發布於: 11 月 29 日標籤:, , , , ,

日本福島2011年因大地震導致核能發電廠爐心熔毀,當時灌入大量海水冷卻核燃料棒,這些海水在2023年通過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審查後,8月排入海洋,引發周邊國家擔憂核污染隨海水擴散。立委鄭麗文表示,福島核電廠排放的核廢水有9種放射性物質,我核安會卻只監測其中7種,少了碳14和碘129,核安會官員坦言,我國目前尚無檢測能力,希望立法院支持相關經費的編列。

行政院核安會29日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報告民國113年度施政計畫。立委鄭麗文質詢時說,福島電廠排放的核廢水有9種放射性物質,而我核安會監測海水中的核幅射項目卻少了碳14和碘129,若經食物攝取到,可能會在人體內存在數十年,且日本海水環境省今年5、9月公布在海水中監測到的放射性物質有7種,我國的海水檢測卻只公布2種。

核安會主委陳東陽表示,核安會在分析核廢水時,最重視的檢驗項目是銫134、銫137,是核災事故中對人體影響最大的2項指標,福島核災事故發生以來,我國一直都監測這兩項,日本核廢水經多何種除去設備(ALPS)過濾後,只剩氚、碳14無法過濾,碳14含量已低於日本安全標準的1/10,氚經稀釋後排放入海,因此核安會主要關注的是海中的氚含量,其他放射性元素在日本排放核廢水後,核安會在境外海所以及金門、馬祖、黑潮流經海域都做了海水抽樣檢測,環保團體的調查報告分析日本排放的核廢水可能含有哪些核種,但沒有考慮實際殘存、過濾後的核種濃度。

核安會輻射中心主任徐明義答詢表示,日本因為是核能事故國,可以測得的放射性核種濃度較高,臺灣距日本2000公里,海水中的銫含量小於最低可測值,因此不論監測頻率多密集都測不到,至於碳14和碘129,核安會目前尚無能力檢測,有待建立。

鄭麗文抨擊指出,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對於核污染的監測採樣地點和頻率,包括海水、井水、儲水槽、管線內和空氣中,尤其港口海水的監測更是美10分鐘就更新1次,及時公佈在網路上,對照核安會成立的「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檢測更新結果頂多每週公布1次,而且還是模擬預測,難以提供漁民做為海上作業有效的參考資訊。

陳東陽表示,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每天公布1次海水輻射監測,每10分鐘更新1次的是以快速分析方法監測出水口的輻射物含量;核安會聯合漁業署、海巡署跨部會共同執行海水、漁獲、日本進口食品、海洋生態等監測,並將結果公佈在資訊平台上,在距離日本越遠的情況下,採用每月、每季取樣海水檢測核污染風險,核安會官員表示,若要增加海水監測的密度,需要與海巡署和農業部水試所跨部會協調。

贊助定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