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召淨零轉型走進社區 國科會推沙盒計畫2024預算倍增
政府推動2050淨零轉型,推出沙盒試驗徵求公民團體提出創新淨零科技方案,6日舉辦展示會及論壇,參與的團體中,有社區發展集資蓋小型太陽光電場,有循環包裝廠商與社區合作回收網購包材,也有的利用防砂壩建立社區的水力發電等。國科會、經濟部和國發會都強調,淨零轉型不能只靠政府推動,民間參與不僅會是重要的拉力,更將會形成整體社會經濟活動的典範轉移。
國發會6日舉辦「淨零生活與社會轉型之路—從公民提案到創新實踐」展示會暨論壇,有14個公民團體參與,面向包含永續及前瞻能源、低碳、負碳、循環、人文及社會科學等5大領域。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指出,2050淨零的目標光靠科技和硬體技術無法達成,生活和社會的淨零轉型是最難的,看不到但是最關鍵,若缺乏人文社會的參與,淨零轉型只能做到一半。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指出,淨零不只是生產模式的轉變,而是總體社會經濟活動的模式轉變,過去在經濟的邏輯中,探討重心放在價格,未來可能還要加上碳排,因此他相信未來很多商品標示上都會出現碳排量的標示,很多人對於如何將溫室氣體上升必須控制在1.5℃感到不樂觀,如何減少走向淨零過程中的社會摩擦是非常重要的過程,好比團體組公路自行車比賽,整個國家就是隊員,參賽隊伍若想待在領先群,隊形的調整非常重要,必須將隊員組織得有效率才能一起往前走。
參展團體中,碳淵科技在臺南白河利用既有的防砂壩裝設模組化的微水利設備發電,平時供應附近社區居民和農務用電需求,協助出資的企業則能取得綠電憑證,若發生天然災害導致當地斷電時,就可利用水力發電當作當地避難收容所的緊急用電。
有限責任綠主張綠電生產合作社推出推廣講座和實地參訪活動,向民眾介紹民宅建置太陽能板發電自用的案例和經驗;新北市庶民發電學習社區合作社開設工作坊,讓公民電廠的居民擔任導覽員,向參加民眾導覽介紹公民電廠,促進小型光電場走入社區。心路基金會的庇護工場導入使用5%的綠電;循環包裝廠商配客嘉與電商平台合作,在全國社區設置4000多個回收據點,回收網購紙箱和破壞袋。
國發會副主委施克和表示,淨零轉型在法律中只涵蓋公私協力,地方創生、社會創新和創業會影響淨零轉型的過程,甚至會改變公共行政治理的模式,過去很多公共行政的傳統是在社會實踐後,被典範轉移而成,鼓勵民間參與淨零排放的具體行動是轉型成功的重要力量。國科會科技辦公室副執行秘書林明仁表示,今年補助14個公民團體的創新示範沙盒實驗經費約1000萬元,明年將增加1倍到2000萬,希望吸引更多公民團體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