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1李堅明

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所教授李堅明。圖/戎華儀攝

COP28指全球氣候風險調適資金不足10~18倍 學者籲善用高品質碳權交易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第28次會議(COP28)近日在沙烏地阿拉伯舉行,以專家身份與會的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所教授李堅明指出,會中檢討世界各國減碳速度太慢、減得不夠多,減少碳排仍缺乏極大缺口,其中一個關鍵來自於全球氣候風險調適資金嚴重不足,比例達10~18倍。

李堅明表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估算,全球每年的氣候風險調適資金應達到2150~3870億美元的規模,2021年實際規模僅210億美元,落差懸殊,很多國家每4年1次選舉,執政者往往無法考慮到國家在4年以後所需的氣候調適預算。COP28舉辦期間所舉行的氣候行動高峰會中,聯合國秘書長Antonio guterres呼籲透過全球盤點(GST)刺激各國減少碳排、停止化石燃料的使用,促進多邊開發銀行改革,倍增調適融資;國際能源總署(IEA)倡議建立清潔能源規模融資機制,增加3倍融資資金,策略方針包括導入綠色金融促進能效投資。

李堅明直指,政府目前定出2030年減碳24%的目標仍然太低,至少應減少40%,才能展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雄心和速度,政府和企業應該將氣候變遷的因應視為發展的機會,但國內多數企業至今沒有減碳目標,因此他建議企業應該訂出短中長期目標,將淨零納入納入企業治理的價值。

金融業為企業提供融資和投資基金,也成為淨零要角,國內的碳權交易預計22起上路,據了解已經有金控集團準備下單採購。李堅明認為,金融機構應該加速轉型,遵循淨零金融投資準則,加速與利害關係人議和。李堅明還提到,臺灣是製造大國,減碳成本相對高,應該善用國際高品質自願性市場碳權提高減碳的國際影響力,並成為創造碳權的產銷者,政府更應該在要求做到確保碳權抵換表準和加強碳移除技術的情況下,鼓勵自願性碳權抵換,以加速達成淨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