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反核團隊發表全球核能產業報告:2050核電增至3倍根本不可能
歐洲知名反核人士Mycle Schneider(麥可‧施奈德)邀請加、法、德、日、英、南非等7位跨領域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12月6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發表《2023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提出對國際發展核能的最新現況和趨勢分析。國內環保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檢視報告並提出看法,強調全球核能佔比持續下降,美國等22國想要在2050年前增加3倍核電發電量是不可能的。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指出,《2023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顯示,2002年是全球核子反應爐的高峰,有438座,截至2023年7月,全球有407座運轉中的核子反應爐,比2022年少了4座;2022年全球核電出現10年來最大跌幅,商業發電總量降至9.2%,比2021年減少4%,是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以來的最大跌幅;美國仍是擁有核電最多的國家,目前有93座反應爐運轉中,平均基隆42.1歲,不過2022年美國核電佔比已降至18.2%,是25年來新低。
報告中提到,全球興建中的58個反應爐,有24座延宕,2022年初原訂有16座反應爐將併網發電,最後實際緊7座機組併網;2003至2022年,全球有99座反應爐併網發電,同時有105座反應爐關閉,歐美目前沒有任何國家興建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美國NuScale公司曾有興建計畫,終因成本飆升75%而在上個月終止。
施奈德團隊的報告這次首度新增《核電經濟與金融》專章,指出核電面臨其他發電方式的競爭壓力,例如美國地方州政府挹注核電的補貼在2030年恐逾150億美元,聯邦政府2024至2032年補貼核電廠每MWh 15美元,對照美國拉札德銀行的均化能源成本分析,2022年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是每MWh 45至130美元,遠低於核電的180美元,核電的發電成本是陸域風機的4倍,代表豪電不靠補貼無法繼續發展,擁核國家卻不斷忽視使用核電要付出的成本。
報告中提到,2022年非水利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投資額創下4950億美元的紀錄,比2021年增加35%,是興建全球核電廠經費的14倍;2022年風力發電和太陽光電發電量比核電廠增加28%,達到全球商業總發電量佔比的11.7%,而核電的全球佔比則縮減至 9.2%。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第28次會議(COP28)中,以美國為首的22國主張在2050年前將核能發電量提高到2020年的3倍,同時有120國簽署再生能源倡議,支持2030年全球再生能源使用量應提高為目前的3倍。報告認為,全球核電發電總量下降的狀況下,回頭提倡擁核不切實際,全球核電裝置容量耗時70年合計共370GW,若要在27年內增加740GW,代表要完成興建270座反應爐,全球過去20年核工建設速度的2倍,以目前興建中的核電廠因為技術發展、籌措資金、制定新的核安規範導致興建計畫長期延宕或陷入停滯,根本不可能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