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者:選後兩岸經貿中方謹慎拿捏 我應提早因應美大選新局
中國在我總統大選前釋出訊息,考慮再中斷多項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關稅減讓,甚至不排除全面中止,賴清德當選後兩岸經貿是否惡化,經濟學界觀察認為,因為涉及兩岸政治,中方會非常小心拿捏尺度,可能暫時不會有太大的動作,520新總統就任將是下一個觀察的時間點,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也會加重美中二元對立的經濟局勢。
政大創新國際學院副院長連賢明則認為,中方在選前中止石化產品的關稅減讓,紡織、機械、農漁產品、汽車零配件也被點名可能是下一波中止標的,甚至不排除全面中止ECFA,種種動作對民進黨政府的試探意味濃厚,但牽涉的不只經貿,還包括政治意涵,因此他認為中方暫時還不會出手。
國發會前副主委、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中國目前的經濟衰退情況非常嚴重,短時間內難以復甦,臺灣應該利用這個機會調整產業的腳步,盡可能避免受單一市場牽制,但目前出口仍仰賴製造業,獲利程度又不見得很好,因此需要加快產業調整速度,避免過度依賴硬體製造,轉向發展軟體和智慧應用以改變出口結構,是需要積極發展的方向。
選後政局對經濟的影響,三黨不過半是另一個觀察重點。邱俊榮指出,這次選舉大家很少談經濟,只針對ECFA、主權基金有個別的討論,所謂的「信賴產業」基調上延續蔡英文的5+2創新產業政策和6大核心戰略,也不見在野陣營提出挑戰,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的方向朝野也取得支持的共識,因此他認為賴清德上任後經濟政策不會有太大的改變。
今年堪稱是全球選舉年,有76國舉行領導人或國會選舉,重頭戲是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全球關注川普是否再度入主白宮。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指出,不論民主黨或共和黨獲勝,美國未來對中國的態度只會更強硬,間接讓臺灣感受到中國更大的軍事和政治壓力;有些人戲稱川普是小丑,但仔細觀察他過去在總統任內的推特發言就會發現,他通常都會貫徹執行他提到過的政策措施,因此絕不能對川普的談話等閒視之。
李鎮宇說,若川普當選,對臺灣來說不論是福是禍,都需要重整對美政策,因此他建議政府,軍售轉移、臺美避免雙重課稅法案等變數較小、不易被推翻的政策應盡快通過及執行,也可能被川普推翻的可能要多觀望;川普的產業政策傾向懲罰不符合美國利益的對手,若限縮晶片法案補助、排擠外商,將使得臺商在美設廠不具經濟效益,所以台積電在美國的建廠進度推遲未必是壞事,可以藉以爭取到調整美國設廠規劃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