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MC結盟美國韌力 盼循台積電創業模式成生技版護國神山
由經濟部主導成立的「臺灣生物醫藥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BMC)」2日宣布,與美國韌力公司(National Resilience)簽署技轉與投資策略結盟協議,由韌力公司授權生物製劑、疫苗、mRNA藥物、細胞治療和基因療法等製程給TBMC代工研發製造,瞄準大分子藥物的CDMO,希望透過台灣在智慧化生產和製造的優勢,號稱要成為生技界的台積電,爭取歐美訂單。
政府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是精準健康產業,生技產業就屬其中一環,經濟部扶植生技醫藥產業的CDMO,發展策略是朝向較具技術門檻和難度的大分子藥(生物製劑),新冠疫情的發生更讓國內意識到臺灣必須有自主研發製造mRNA藥物的能力,否則防疫做不好會變成國安問題,TBMC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由工研院和生技中心籌組成立。
對於生物製劑的自主研發製造能力,行政院長陳建仁2日在結盟啟動儀式上不免再度提到高端。陳建仁說,臺灣生醫產業遭受很多波折,「當時我們做對了,但是沒有很成功,」新冠疫情期間國光、聯亞、高端競標,高端和莫德納的疫苗基因相同,美國CDC的期刊還刊載了臺灣CDC的論文,證明兩個廠牌儘管製程不同,一個用mRNA、一個用蛋白質製造,保護效力一樣,高端是好疫苗卻在臺灣遭受抹黑,希望TBMC與韌力的結盟合作是另一個讓臺灣生醫產業展翅高飛的開始。
TBMC資本額新臺幣34.4億元,由國發基金持股29%,目前還在進行A輪募資。董事長瞿志豪表示,目前有意願投資的外資和民間資金金額已超出公司規劃的額度,但在資金尚未入帳前,公司將持續對外募資,尤其爭取外資投入將有助於日後爭取歐美國際大廠訂單。韌力也是TBMC的股東之一,且並非技術股,瞿志豪表示,韌力還會參加A輪募資,雙方還有更多合作,A輪募資的規模大約45億美元。
National Resilience是2020年在美國新創的生物製劑CDMO公司,成立不到1年就募集到8億美元的資金,還獲得加拿大政府戰略創新基金投資,在全球大舉新建和收購知名藥廠的生物製劑廠房、設備和產線,受到全球生技業矚目。TBMC選擇與韌力合作,另一個淵源是韌力副總裁楊育民是工研院院士,畢業自交大電子工程系,曾任職於GE、美國Merk、瑞士Roche藥廠等知名生技醫療企業。
瞿志豪指出,全球大分子藥物市場有50%以上都在北美,其次是歐洲,亞洲市場價格僅歐美的一半;而在全球市場中,大分子藥有一半都是CDMO,甚至在各國都被當作國家安全的一部分,美國眾議院上週有議員提案,希望明令禁止美國的藥廠將CDMO交給如中國生技製藥CDMO公司藥明德康這樣的公司,這對臺灣的大分子藥CDMO來說,將會是非常好的市場發展空間。
瞿志豪說,臺灣的大分子藥CDMO還在起步階段,全世界技轉授權案例極少,兩家公司的結盟,利基在於TBMC可透過韌力較有機會吸引到歐美客戶,自動化、智慧化的生物製程,不論是自動化機械手臂細胞培養、基因剪輯,對其他國家來說相當困難,卻是臺灣的強項,雙方各以不同的技術優勢互補;這樣的合作模式概念取經於台積電創立之初,獲得飛利浦的技術授權合作,因此TBMC希望複製台積電的創業模式,還為此特地拜會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和董事長劉德音。
楊育民特別提到,劉德音給TBMC五項重要的建議,一是一定要有世界觀,二是不斷創新,三是一定要有專業人才管理團隊,四是一定要建立堅強的客戶信賴度,五是要用臺灣人。TBMC預計在新竹生醫園區三期設立廠房,瞿志豪表示,外資和民間資金的投資是對政府政策的肯定,下一個檢驗公司能否順利發展的指標,就是能否接到歐美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