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112063-21CC-40E2-B679-DC044D1FAA57

寶林茶室炒粿條引發的食安事件延燒不止,受害者人數增加至18人,目前有2人死亡,5人在加護病房搶救。圖/衛福部提供

【來龍去脈】寶林茶室食物中毒2死 台灣首見罕見米酵菌酸是元凶

發布於: 3 月 29 日標籤:, ,

信義遠百美食街的「寶林茶室」炒粿條引發的食安事件延燒不止,截至29日下午,受害者人數增加至21人,目前有2人死亡,5人在加護病房搶救。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死者血液檢體中採樣到「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是該毒素首次在台灣檢出。

事件開端是一名住在新北市的39歲男子,於22日到遠百信義A13「寶林茶室」食用炒粿條、香蘭葉果汁,後出現嘔吐、腹瀉症狀,23日送醫救治,最終因急性腎衰竭病逝。接著27日傳出一名66歲男子在寶林茶室用餐後腹瀉、一週後器官衰竭逝世的第2案例。

衛生局長陳彥元表示,28日新增3人,分別在馬偕、新光、北醫就醫,有腸胃道疲倦等狀況,經醫院評估後已出院返家;加護病房的4例雖救治中但持續惡化,其中1人肝腎衰竭以外還有腦病變。

十多位曾至寶林茶室用餐的民眾,經由醫院、1999專線通報,表示用餐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振等食物中毒症狀。其中2人就醫後宣告不治,5人仍在加護病房觀察。截至3月29日統計,受害民眾至少21人,大多數共通點都是吃了炒粿條或河粉,其他也有食用炒飯、炒麵、香蘭葉果汁出現不適的案例。

圖/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台北市衛生局於26日會同食品藥物管理署、疾病管制及專家前往寶林茶室餐廳進行調查。寶林茶室的粿條來自新北市「大粄城公司」,售予3家中盤商,也販售到4家餐飲場所,另有少量供應約10家販賣業者。

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科長楊舒秦28日受訪表示,業者提供給「寶林信義A13」的最近出貨日期在3月12日、3月16日、3月23日,每次約20包。

米酵菌酸屬於粒線體毒素,會影響消化、神經、肝、腎等器官,主要症狀為腹痛、腹瀉、噁心、嘔吐、頭暈、無力等;重症患者可能出現意識不清、中樞神經麻痺、肝腎衰竭等,甚至可能死亡。目前仍沒有特效解毒藥物可用。

台大急診臨床教授李建璋醫師表示,根據過去全球曾爆發的米酵菌酸中毒事件,潛伏期範圍為 0.3~16 小時,有 30 至 100% 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死亡。米酵菌酸食物中毒常見於中國報告,且都和發酵食物有關。

米酵菌酸好發於長時間發酵的食物上,像是發酵米、穀物類製品、發泡木耳等,只要環境衛生不佳、原料變質、存儲環境高溫潮濕就可能出現質變,造成米酵菌酸滋長。

圖/定傳媒製作

台北地檢署28日傳喚胡姓廚師後請回,檢察官29日下午接著傳喚寶林黎姓負責人與王姓店長,釐清食材採買、存放及烹煮過程,三人目前已限制出境、出海。

圖/截自寶林茶室官網

贊助定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