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共軍繞台恐變攻擊 台灣需發展不對稱作戰
美國國會研究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於24日發布《Taiwan: Defense and Military Issues》(台灣:防務與軍事議題)報告說,台灣需要面對解放軍不同類型的軍事行動,還要解決基礎設施、能源脆弱性,以及公民防衛準備不足、軍隊招募困難等問題。
報告指出,台灣享有包括地理位置及天然地形和氣候的軍事優勢,不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數十年來的快速現代化之下,台海兩岸軍力比已日漸失衡。
報告提及,台灣所面臨的挑戰,包括解放軍正在訓練包括導彈攻擊、奪取台灣外圍的小型離島、封鎖等行動。
還有對解放軍風險最大及最具挑戰性的行動,就是兩棲登陸併入侵台灣本島;除此之外,台灣自身還必須克服防衛上的挑戰。
這些內部挑戰,包括平民與軍人長期受到歷史、政治與官僚因素影響關係不佳;能源、糧食、網路,以及其他重要基礎設施系統對外在干擾的脆弱性。
報告也提醒,一些觀察人士認為,台灣的公民防衛準備不足,同時台灣軍隊在招募、保持和訓練人員上面臨著困難。
報告強調:「不清楚的是…,台灣人民在面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侵略時願意或能夠承受的代價是什麼。」
中國解放軍目前對台灣採取的灰色地帶行動壓力,包括越來越多大型且複雜的軍事演習、越過台海中線活動、無人機繞台等。
這份報告提醒,解放軍常態化行動,可能會削弱台灣感知共軍是否利用例行行動或演習,來掩護攻擊行動的準備,「可能顯著縮短台灣應變的時間。」
灰色地帶行動也提供了解放軍訓練與情報蒐集的機會,同時還會消耗台灣的軍隊,而後者已經在為應對解放軍頻繁的行動而面對不斷增加的操作及維修成本。
一些人認為,北京在謀求讓台灣的社會菁英與人民,對軍隊的能力產生疑慮和恐懼,以製造政治壓力,讓台北屈服於北京對兩岸統一的堅持。
美國政府鼓勵台灣發展「不對稱作戰」策略,以大量小而相對廉價的武器系統,提高中國併吞台灣的代價。
報告也說明,一些觀察人士認為台灣軍隊的裝備並不足以擊敗中國可能的進攻,尤其是烏克蘭戰爭,凸顯了美國及其夥伴在防衛產業程序上的脆弱,美國是否能及時交付台灣防衛物資也令人擔憂。
為了處理這些問題,報告強調,《台灣加強韌性法》有對應的做法,包括授權美國政府到2027年為止,每年對台灣提供多達20億美元的「對外軍事融資」(FMF)援助。
亦即允許美國政府使用「總統提取權」(Presidential Drawdown Authority)從美國國防部現有庫存中,提供台灣武器裝備,而拜登政府已在7月時通報國會將移交台灣3.45億美元的防衛物資,以及加快對處理台灣的軍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