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和平大選呼口號 國防政策飄菜味沒菜色!
本文作著:廖天威(中華亞太安全治理學會資深研究員、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國內大選日近,選舉口號與訴求滿天飛,本就不足為怪!但舉凡涉及安全與軍事的議題,也能南轅北轍,而且「言人人殊」,也算奇景。
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自《孫子兵法》〈始計篇〉)果真如此,那麼,我們就正在經歷「死生之地」和走一條「存亡之道」,可就不能不謹慎了!
藍營從去年縣市長選舉以來,即訴求—「和平避戰」、「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對照台海兵兇戰危的現況,言之成理;但以「危機處理」論之,構成和平,避戰又似非—「必要條件」。
而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9月訪美,收穫堪稱豐碩。侯在行程中,在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演說及與學者對談當中,提出「3D戰略」—「嚇阻」(Deterrence)、「對話」(Dialogue)及「降低風險」(De-escalation)的概念,顯然出自其國防外交幕僚之構思,頗有新意。
侯的競選與智囊,此次「精銳盡出」,也算是立功不小,檢視侯友宜的對外表現,堪稱做足功課而對答如流;重大議題如:戰爭風險、安全、兩岸關係及區域互動等,都有應答,也算允當;但實質內涵還需再加強。
例如,「3D戰略」的步驟、內涵,如何落實?還需要進一步填補。侯陣營認為我國未來的國防及軍事戰略是甚麼?應可開始構思。再者,所謂「全民防衛動員委員會」,在現行計畫與會報雙重體制之下,似又疊床架屋,應該斧正。
綠營偏單邊思維,四腳督論述簡化缺支撐
至於綠營不斷強調—「備戰才有和平」、「不懼戰、不避戰」,似乎又盲目追求—「單邊思維」、「船堅砲利」和「終必一戰」。
再加上,柯陣營聲言—「賴清德當選,戰爭風險高」,以及類似的—「不畏戰、不求戰」;此外,還有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所提出的—「和平宣言」等。
各方說法都像是「化約論」(Reductionism)一般,將複雜的現況簡化為近似於符號般的論述,而且是過於簡化且缺乏支撐。
難道戰爭與和平之間的選項,僅有「非黑即白」與「非朱即墨」嗎?還是我們自以為有智慧,早已不自覺地被「零和賽局」給綁架了呢?
質實言之,不論何種論述,以目前差堪所謂的—「四腳督」的局面(未來猶未可知)來看,四位參選者都尚未提出清晰的國防政見,而僅環繞在「戰爭」與「和平」(應戰、備戰、決戰….)等議題上打轉。
非黑即白零和賽局綁架,美國大選拜習搏命演出
月前,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在義大利接受英國BBC節目”Hard Talk”主持人薩克爾(Stephen Sackur)訪問時提到,她不認為和拜登之間在去(2022)年8月訪台一事上,看法「有任何出入」。
她也聲言,美國會「繼續支持烏克蘭抗俄到底」。同時,裴洛西也驚人地宣布,將要繼續爭取下任眾議院議長的寶座。
吾人可信,最起碼這將會是一個在明年美國大選前的觀察點。共和、民主兩黨很可能在已經「無分軒輊」的「抗中」、「熱戰」、「競爭」和「對抗」等集體思維之下,互有「競相飆車」之舉,油門和剎車只在收放之間了!
筆者曾經分析,美國華府政界目前可能採行的—「雙重軸線」(Dual Axis)的政策思維。亦即,白宮與國會山莊在重大議題上,可能彼此「牽制」或「掣肘」(不同黨派尤甚,同黨都不見得妥協)。
未來,隨著拜登的「保位」和川普的「鏖戰」戲碼,可能上演,加上美國國內的經濟、治安、通膨、槍枝管制、高失業率等諸多問題,在在都可能激化大選。兩位老先生的「搏命演出」,的確可以預期。拜登上月在聯合國大會上的演說,提及美中、俄烏與日韓等議題,可為佐證。
那麼,這樣看來,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一再錯失,就不會再是一個新鮮的課題了!美國與印太區域國家的多邊軍演,加上中國聯俄、北韓、伊朗、阿拉伯的「跨區同盟」,是其勢也,也可說是不得不造成的。
對照甫在台北進行的「地緣政治高峰論壇」,美方學者言之諄諄,頻頻告誡台灣要謹慎,不要挑起戰端,一點都不奇怪!
兩岸凶險政治解決,政策不連慣須找活路
吾人不禁要問,台灣的未來與發展,到底繫於何處?還有沒有機會?德國軍事法學界說得好—「一場真實的戰爭,是對國家社會和軍隊訓練,最無情與殘酷的考驗」!戰爭與和平,非僅是軍事議題,也是政治選項。政治層次的問題,還是需要政治解決。
在《112年國防報告書》已經出版之際,除了與過去歷年相去不多的「政策宣示」、「行禮如儀」之外,觀察諸多篇章內涵,從部長序言,到區域情勢、軍事挑戰、軍備建軍、和各項政策措施,都難免輕易嗅出導向—「威脅」、「凶險」和「備戰」的濃厚氣氛。
但在國防報告書中,看不出國軍作為所謂「堅韌國軍」和「家園守護者」的宏觀思維與紮根做法,更遑論未來20~30之間的任務需求和建軍目標,以及當今最缺乏的部隊信仰、軍人人格、軍事戰力與武德,還有層出不絕的軍事事(案)件的解決方案等。
尤有甚者,過去最被反對陣營和實務界質疑的—「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此次再加上語焉不詳的—「區域聯防」、「延伸防禦縱深」等概念。要國軍「特戰化」、整營赴美受訓、大幅建構義務役而未奠立常備與後備流通渠道,再加上「大學3+1」等,真是問題多多!
台灣的機會不多;既然「兵兇戰危」,就先從軍事上解決起。我國需要夠清晰的國防政策與思維,先訂建軍目標,確定員額,估算戰力,維持軍備;然後才有預算編製、建置購案、武器籌獲、軍事投資與維持的問題。
這是自變項,依變項才會落在國際情勢與環境上。易言之,我們的國防政策—「隨風飄盪」、「找不到自我」,形成—「不理性與不連續」的長期過程。
明年,兵役管道、部隊管理、軍紀支撐與戰力發揮,還會有更嚴格的考驗等著。若要改善,需要改頭換面。所以,寄望有志總統選舉的人士,快快端出有格局與有效的整體國防政見,全面關照,為台灣的國防找出路,未來才會有「活路」,不可等閒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