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委會攜手中山大學 成立海洋無人載具國家發展策略小組
水面及水下載具研發已是世界各國趨勢,因應國內外海洋水面及水下載具之研發及我國海洋治理需求,國立中山大學鄭英耀校長率海下科技研究所長陳信宏、王兆璋教授及周佑誠教授赴海委會拜會管碧玲主任委員,交流我國海洋水面及水下載具現有成果及發展並達成共識,將共同組成「海洋無人載具國家發展策略小組」。
此次雙方交流議題除推動我國水面及水下載具面臨課題及建議外,也針對海洋污染、海底廢棄物、科研調查及海洋保育等相關海委會業務應用,進行技術上相關的交流。
「國立中山大學水下載具研發中心」旨在提升國內海洋研究開發能量,包括海洋綠能、離岸風力發電、黑潮洋流發電、海底礦藏資源調查研究,並支援軍方聯合演訓、軍事探查以及水下救援,研發海洋水面及水下載具有成。
因應國家海洋能源開發計畫,舉凡研究、探勘、救援等,對於水下科學調查或施作而言,皆須在不同的環境與深度條件下施工運作,而海洋任務研究趨勢最好的操作方式,就是讓觀察者(科學家)或操作者(施工人員)搭乘小型潛艇「下水」親臨現場。
然而國內海洋探勘研究的儀器與載具,長期依賴外國進口或技術支援,缺乏自主維修與製造能力。在科技部支援下,中山大學研發出多款具有極高實用性的水下載具,可在水下四千公尺承受巨大水壓情況下運作。
中山大學主導開發的台灣第一艘MIT迷你潛艇,去年8月在小琉球實海測試水下航行,更成功由艙內駕駛操作航行。
海委會表示,雙方討論目前政府及民間單位對海洋科研設備國造的實際需求,期待未來海洋水面及水下載具在產業發展能佔有一重要的地位。
主任委員管碧玲表示,強化海洋科技實力的發展、推動與學研界合作一直是海委會重點工作之一,海委會已規劃針對學研機構及產業進行科技研發補助,以協助國內海洋新興科技領域進行各項創新應用開發,提升國內海洋科技發展實力。
管碧玲說,將進一步針對水面及水下載具的發展爭取成立「國家隊」,落實海洋科技自主研發。